找到相关内容83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美学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万法尽在自心”[11]。禅宗美学认为,任何自我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现象界的一切事物都必须通过自我才能获得反映,一切智慧和真理都必须通过自我才能得到,只有反求诸己,充分发掘自家宝藏,通过自性自悟即独立思考,才能够求得关于现象界的智慧和真理。这就是一种“超理性主义”的重视直观感受的审美体验。禅宗美学的这种重视直观感受的审美体验无疑对于语文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语文教育把塑造“健全的人格”放在...

    杨道麟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495201.html
  • “转识成智”与“由智化境”———中西哲学形而上学之比较

    哲学归结为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认识人自身,就是指认识人不同于动物之区别究竟在哪里。人之不同于动物,当然是指人类有精神生活,而动物没有。所以,古希腊圣哲柏拉图要区分出两个世界:现象界与理念界,并认为理念界比现象界更“真实”,是对人而言的,因为理念界才代表人的本质。在如何把握人的精神存在、如何认识人本身这个问题上,古希腊哲学持理性与逻辑的思维取向,认为理念是静止的、绝对的,只能以理性与逻辑把握。...

    胡伟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35369889.html
  • 评新唯识论者之思想

    为本体,则现象界应唯物无心。唯物论者但许物为本体,则现象界应唯心无物。如是本体现象自为矛盾。在本体为唯心者,在现象即成唯物。在本体为唯物者,在现象反成唯心。益为非理。倘谓本体现象皆唯心者,则应无物。...,依辟假说为心行。盖若不说翕辟为两种势用,相反不同,则无以解于现象界心物之确为二事。若不说翕辟为一整体,物行心行均为假说,又无以解于本体之一元唯心。即理论系统之左右为难,故言说系统亦先后矛盾。极其支吾...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0767233.html
  • 禅学的黄金时代(12):云门宗的祖师云门文偃

    颗年看不见的宝珠藏在现象世界中,这一点是比较容易了解的;可是为什么这颗珠宝带了灯龙到佛殿内,而把庙的三个入口放在灯龙上呢?他举出这种现象界的荒唐,很显然的是要把听众的心带入超越的绝对境界。  他对自己所提出那个问题的两个答案,是引出了绝对的另一面,即是绝对如何作用于现象界。灯龙象徵了禅的精神。三个入口也许代表三乘。把三入口放在灯龙上,正如六祖所说的使三乘归于一乘。首先,这三乘都是分别的适合每个人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23040934.html
  • 云门宗祖师云门文偃

    起云兴”。   有一颗年看不见的宝珠藏在现象世界中,这一点是比较容易了解的;可是为什么这颗珠宝带了灯龙到佛殿内,而把庙的三个入口放在灯龙上呢?他举出这种现象界的荒唐,很显然的是要把听众的心带入超越的绝对境界。   他对自己所提出那个问题的两个答案,是引出了绝对的另一面,即是绝对如何作用于现象界。灯龙象徵了禅的精神。三个入口也许代表三乘。把三入口放在灯龙上,正如六祖所说的使三乘归于一乘。首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63153511.html
  • 诗禅合一论

    安禅制毒龙。 一、二句写香积寺掩隐在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中。以禅论之,香积寺可喻自性,云峰喻色界(现象界),自性本遍布色界之中,而“不知’尹说明参禅者尚未开悟,滞留在现象的此岸。 三、四句写古...五、六句继续写现象界之境况。在崎岖嶙峋的乱石间,泉水艰难曲折地穿行,发出痛苦的幽咽之声;夕阳洒在人迹罕至的清松上,岂能不冷。一个“咽”、一个“冷”,反衬出参禅之艰难,“梅花香自苦寒来。” 七、八...

    马美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1954484.html
  • 僧肇的《肇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现象界中的天地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那只是变态,是暂时的现象,“寂然至无”才是那些变动的现象的本体。王弼把“本体之无”描绘成是“寂然大静”,这也是不得己而为之。因“本体之无”本来是不可言说的,只能勉强...而认为有什么不变的东西,是一种愚昧的想法。郭象之所以要否定在什么不断变化着的事物之外还有什么永远不变的东西,这正是他“崇有独化”思想所要求的。照王弼看,现象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动之中,但支持现象界存在...

    汤一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4667652.html
  • 《华严法界观门》略论

    rdquo;又指隐含在现象界中的一切事物之“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法界又指宇宙的最高本体,即佛教通常所说的“诸法实相”、“佛性”、&...入无尽法界的四重观门,称为“法界观”。其中“事法界”是指千差万别的现象界。世界万有各别,诸法皆由因缘生,因缘和合而有现象各异的事物存在。“...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5562030.html
  • 荒诞意识与超越精神——道佛哲学品味

    我们作一些探讨。   一 先看所谓“经验世界”。 这首先就是:我们面对的现象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俗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关于这点,庄子曾有过一番很精彩的析辩: ...佛教也确认现象界与世俗生活不具真实性。小乘佛教从“构成”论引伸出这一结论。《俱舍论》称:“总依诸蕴假施设有补特伽罗,……是假非实”③。“诸蕴”指色、受、想、行、识“五蕴”。佛教认为人与万物均假此“五蕴...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652021.html
  • 唯识宗对道教理论的影响

    知见的。所以,无论凡人、圣人都是不可识见彻悟的。表面的心为见闻觉知,人但知此为心,而于深心(根本识)则不知为心,反执着根本识以为我,沉沦于现象界而不觉悟。人们虽不知此为心,但却不妨碍此“难思之道”(真如...万法的本原,便在本体论与本原论间出现了矛盾。灵辩抓住这一矛盾,以唯识宗现象界与种子界关系的理论,来攻错方惠长。唯识宗认为,现象界与种子界是有区别的,现象界从种子界产生,产生之后,便另有自体。犹如母亲生...

    耿 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4169616.html